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本科“双一流”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经研究,学校将继续举办校微课比赛,提前为省级比赛做好选拔工作,具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内容
比赛分为微课和微课程两种类型:
(一)微课
1.微课指依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微课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特定教学任务,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并将教学的过程制作成为学习资源的能力。参赛教师在自己承担的课程中选取
教学重点难点作为参赛作品的内容,内容要聚焦,主题要突出,能解决实际教学重点难点,并应已用于实际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突出。
3.微课作品以视频格式报送,视频时长5-10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15分钟,并同时提交该作品的教学设计文稿。
(二)微课程
1.微课程指依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某个主题,以系列微课为主要教学资源,经过精心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在线方式开展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简短课程。
微课程可以是简短的线上慕课课程(如MOOC、SPOC等),可以是在线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微课程,可以是在线的创新创业类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类线上社会实践微课程,或者其他类型的微课程。
2.微课程重点考察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制作在线课程、组织在线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微课程教学目标准确、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完整、技术应用恰当,能引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突出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3.参赛作品需提供在线使用的网址、帐号和密码供评审专家在线评审,同时提交该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文稿。
二、比赛要求
1.参赛作品可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时团队成员不超过3人,以主讲教师(第一完成人)为主进行教学。参赛作品的第一完成人在本次比赛中只能参与1件参赛作品。
2.参赛作品要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作品应为参赛教师本人或参赛教学团队原创,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若发现参赛作品有抄袭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将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
3. 作品的技术要求:
(1)微课:视频格式(MP4格式),文件小于200M。具体指标要求为: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level=3.0)编码方式,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帧率为25fps,分辨率不低于720×576(4:3)或1024×576(16:9),音频采样率48KHz,码流率128Kbps(恒定)。
(2)微课程:在线课程形式,平台不限,包含5-15个知识单元或课时。
(3)教学设计文稿:PDF格式,封面注明作品题目、所属专业类别、课程名称等信息。
三、其他说明
1.微课、微课程制作过程中如涉及视频拍摄,均使用校视频拍摄资格标企业进行拍摄,由教务处统一负责费用结算。
2.参赛作品应为参赛教师本人或参赛教学团队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
3.微课的参赛作品名称统一使用“学院名称+教师姓名”,微课程的参赛作品需提供在线使用的网址、帐号和密码。请各学院于9月7日前将参赛作品及参赛作品报名表(附件)汇总,以学院为单位交至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参赛作品数不超过学院专任教师数的15%。本工作联系人: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王老师,电话:86178135。
4.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择优推荐报送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
教务处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