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历Calendar

教学周:

    教务新闻news

    • 2025-08-28
      教务处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处务会
      2025年8月28日新学期第一天,教务处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的处务会。教务处全体成员参加,共同商讨新学期的开学准备工作及下半年教学工作规划。在开学工作部署会议上,教务处处长袁俊首先对教务处的两名新成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教务处的基本概况。接着,他详细部署了开学准备工作,围绕课程教学安排、教材发放、补缓考安排、实践教学安排、新生报到、教学比赛、学科竞赛的筹备等多项工作,作出了细致安排和具体部署。同时对2025年下半年教学重点工作提出推进意见,强调要抓好全年目标任务的落实。会议强调,全体同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学期的各项工作,提前做好谋划与准备。各科室要明确分工、协同配合,紧盯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开学阶段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同时要注重提质增效,对标部门核心工作要点,逐条逐件做好落实,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现场撰稿人:王岑初审:余守萍、吴海勇终身:袁俊
    • 2025-07-15
      教务处召开教学成果储备项目工作培训会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学成果培育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近日,教务处在莫愁校区召开为期2天的教学成果储备项目工作培训会,王本余副校长出席会议,教务处负责人、相关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参加。培训期间,各项目团队负责人围绕申报书整体框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等进行了汇报。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中心王建平主任结合教学成果奖申报及评审标准,对各项目申报书逐一“把脉”。他围绕教学改革历程、申报培育及撰写等方面指出,项目申报需返璞归真,回归到“为什么做?怎么做?”。需体现申报的方向性与特色性,同时也要精准把握申报赛道,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王本余副校长对各项目下一步培育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凝练教学成果的创新点,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二要查漏补缺,依据申报书现有的内容,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完善补充;三要积极探索成果推广应用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与校内外资源有效联动,推动项目申报顺利开展。据悉,此项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工作从2024年启动,为后续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储备了优质项目,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各项目团队负责人进行汇报各项目团队负责人
    • 2025-07-05
      我校召开产业学院建设推进会
      为聚焦协同创新育人体系高质量发展,7月4日下午,我校召开产业学院建设推进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袁俊主持,各产业学院负责人参会。副校长王本余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王本余宣读了第二批校级产业学院立项获批名单并为之授牌。融媒产教融合重点基地、陶行知基层治理学院负责人分享了如何借助平台,促进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获批的4家产业学院负责人围绕预期建设成效、建设期内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发言。王本余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和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学院应以具体的,成规模、成建制的形式持续建设。要将学生的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高度融合,推进人才教育与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他强调,产业学院建设要有相对独立的领导体系、课程体系与运行机制,要充分挖掘社会功能,以晓庄特色服务地方经济。此次会议,为我校产业学院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各产业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会议现场副校长王本余为第二批校级产业学院授牌撰稿:周新慧编辑:王岑初审:吴海勇终审:袁俊
    • 2025-07-04
      学校召开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研讨会
      7月3日上午,学校组织召开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研讨会,副校长王本余出席会议,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公共体育、人工智能、劳动教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军事理论等相关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教务处处长袁俊先围绕科技和产业深度变革时代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各公共课程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研活动、技术融合、队伍建设等基本情况,并就课程实施需要学校统筹解决的问题、课程教学改革建议展开了交流。教学质量评估处处长顾富民回应了大家关心的学生评教问题,并就如何增加评教的科学性介绍了学校已经开始的改革举措。副校长王本余作总结讲话,他对与会人员为推进我校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积极献言献策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推进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具体要求。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处理好政策与实践的关系、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教风、学风与考风的关系。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要提质增效,加强协同,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撰稿人:王绪文编辑:王岑初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