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动校级本科智慧课程(第二批)认定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9-18浏览次数:462

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积极落实江苏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南京晓庄学院数字赋能教育教学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教学理念、学习空间及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课程建设质量,学校决定启动校级本科智慧课程(第二批)的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原则

1.先建设后认定。教师依据认定标准自主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建设周期一般为半年,学校定期择优认定。

2.智慧教学导向。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应用场景,全面赋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各环节。

3.持续迭代升级。建立动态优化机制,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协同提升。

二、认定标准

1.智慧化内容组织:利用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等工具组织课程内容,实现知识结构可视化、教学体系动态可调整、学习路径自主规划。

2.智慧化教学工具:应充分利用AI工具协助教师教学全流程,并建构有效应对潜在风险的伦理规范,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如AI教案、AI课件、AI出题、AI批阅、AI查重、AIGC检测、AI学术搜索等功能的充分合理应用。能够将线上智慧课程、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平台、实验实训室等场景有效融通,实现全流程课程画像与精准反馈。

3.智慧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引擎落实目标导向,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支撑深度混合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4.智慧化学习支持:基于课程专属知识库和生成式大模型,提供AI助教、AI实践智能体、AI陪练等,为学生提供即时答疑、学习指导、资源推荐、实训模拟、自我测试与反馈等支持伴学服务。

5.智慧化分析评价: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学情,提供AI学情分析、学情预警和智能化学习路径与薄弱点资源推荐,以及针对性教学建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撑,助力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和教学研究。

三、认定范围

1.认定课程须为纳入学校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学分的课程,近两年至少完成1个学期的智慧教学应用。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在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程团队结构合理,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近5年无教学事故。

3.近三年校级立项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检查结果为不合格、撤项、延期的,相关负责人的建设课程原则上不予认定。

4.鼓励已有在线资源基础的课程持续建设,鼓励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开展建设。本期拟认定公共基础和通识教育课程共10门,各类专业课程共20门。

5.校级智慧课程原则上应使用“南京晓庄学院课程中心”智慧教学平台。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四、支持保障

学校给予认定的智慧课程专项经费支持,并优先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智慧课程。

五、工作安排

1.请各单位做好课程建设规划,积极动员教师参照《智慧课程建设标准》(附件1)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并按照每个学院不超过五门的限额推荐,2025年9月30日前将《校级本科智慧课程(第二批)认定意向汇总表》(附件2)提交教学运行科,电子稿发送至邮箱njxzc_hcw@126.com。逾期不再受理。

2.教务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题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厘清建设思路,提升智慧教学能力。

3.2026年1月底前,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认定,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

附件1:智慧课程建设标准.docx

附件2:认定意向汇总表.xlsx

教务处

2025年9月18日

撰稿:余守萍

编辑:王岑

审核:袁俊